第7章 供应 好钢用在刀刃上
如果要在经济学中找一个最普遍适用,又最违反直觉的原理,那么首推的就是比较优势原理。
比较优势原理,是经济学里坚如磐石的基本原理之一。
第071讲 | 比较优势原理
在一个社会里,每个个体如果把有限的资源,包括时间和精力,只用来生产对他们来说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,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,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就能达到最大,而且每一个个体的境遇都能得到改善,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是高还是低。
比较优势来自自己跟自己的比较。自己跟别人比,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差,但是自己跟自己比,一定会有比较优势。
- 分工与合作给人们带来更大财富
- 分工可以减少工作之间往返的成本
- 分工促进“熟能生巧”
- 分工使机器替代成为可能
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,讲的是自己跟自己比,总有效率比较高、成本比较低的生产项目,专注这种生产项目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,整个社会的财富就能够增加,而个人的财富也能够增加。
亚当·斯密的分工协作原理的核心是:哪怕是天生禀赋一样的人,只要专注某个细分领域的生产,就能够减少在工作当中切换往返的成本,能够熟能生巧,能够让机器的替代成为可能。
第072讲 | 顺差逆差,孰优孰劣
贸易顺差或逆差都不重要。
任何一宗国际贸易,至少涉及三方人士:本国的消费者、本国的生产者、国外的生产者。
第073讲 | 贸易对等和贸易报复
自由贸易是对一个集体或者国家都是有利的,若实行贸易保护或者限制是对于双方的伤害。
第074讲 | 贸易保护理由辨析
工作是一种机会,人们只会选择那些有价值的工作来做。
第075讲 | 受价者和觅价者
市场的信息也是完全自由流通的,大家都知道他们要买卖的商品是什么,价格是多少。整个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很低,没有讨价还价、尔虞我诈的过程。 这样一个状态,在经济学里就被称为“完全竞争状态”,或者“理想竞争状态”。
所谓受价,就是接受价格的意思。完全竞争状态与受价者。
在这样的市场里,信息不完全流通、不完全对称,交易费用是正的,存在讨价还价、尔虞我诈的现象。
怎么定价、怎么定产量,才能使得销售的总收入达到最大,需要卖家不断地寻找和摸索。正因为这样,我们把这种卖家称为“觅价者”。不完全竞争状态与觅价者。
所谓觅价是寻找价格的意思。
不完全竞争才是市场常态。
竞争的本质就是动态的过程,但这个本质却被经济学家们——那些追求静态分析的经济学家们——完全忽略了。
第076讲 | 价格歧视能给觅价者脱罪
价格歧视,就是区别定价,就是卖家根据用户不同的身份、位置、购买量、购买时间等,收取不同的价格。
价格歧视能够促进生产,消除浪费,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需求,是好事,不是坏事,可以解决无谓的损失
第077讲 | 价格歧视的策略
价格歧视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意义,能够促进生产、减少浪费、增加消费者满足感的商业行为。但同时它也是被深深误解的。
在经济学里,价格歧视通常分三种:
- 完美的价格歧视,也就是卖家对消费者所消费的每一个单位产品,都分别收取最高价格。
- 二级价格歧视,也就是对不同的购买量收取不同的价格,多买就便宜一点,多买多送。
- 三级价格歧视,就是对不同的人群或不同地域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。
要成功实施价格歧视,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消费者之间对同样的产品进行转售。
瓶装的可口可乐,就很难在校园里实施价格歧视。如果卖给学生一个低价,卖给教授一个高价,教授就会让学生代自己购买,价格歧视策略就会失败。
但对于那些不能转售的商品或者服务,商人就会进行大量价格歧视,比如在餐厅里喝的水和饮料,和餐厅以外的便利店比,它们的价格差距就非常大。
第078讲 | 行业竞争程度不看企业个数
企业合并是为了应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。
合作的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在别处展开更激烈的竞争。
在企业内部,人与人之间是合作关系,不是竞争关系,但这种合作的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在别处展开更激烈的竞争。
在市场中,竞争程度到底激烈不激烈,不看企业的数量,只看行业入口有没有人为设置的障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