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经济学之所以有如此魅力,原因在于它是以研究陌生人的互动规律为己任的学问。
人类面临着四大基本约束:
- 东西不够
- 生命有限
- 互相依赖
- 需要协调
第1章 稀缺 为何商业是最大的慈善
第001讲 | 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
雷德福说:“事实上,一个战俘物质享受水平的显著提高,不是依靠自身攫取必需品的能力,而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交换得以实现的。”
哪怕物质的总量不发生变化,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易,幸福就能够无中生有。
第002讲 | 马粪争夺案
关于资产的归属问题:
- 一是“溯源说”
- 二是“位置说”
- 三是“标记说”
- 四是“劳动说”
鼓励人们创造财富,社会越来越好
公正背后是效率考量
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,这种消耗越大,资源的净值就越低;社会的道德规范,越是能够帮助降低这种消耗,社会财富的积累就越多。
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,背后的含义往往是:这是符合效率标准的。往往是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,或者那些让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规则,才是公正的规则。也就是说,因为有效,所以公平。
第003讲 |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
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。
是否能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,是一个人有没有受过好的经济学训练的重要标志。
要做好比较和选择,就是不仅要看的见那些看的见的东西,还要尽量去看那些看不见的东西,那些需要通过推测才能看得见的东西
第004讲 | 区分愿望与结果
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人如何致富、国家如何富强的学问。
以前的很多学问研究的是“事与愿符”的规律,而经济学研究的是“事与愿违”的规律。
美好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结果。
好人好心不一定干好事 经济学要研究的,不是“好人做好事、坏人做坏事”的问题,而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。
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通的地方就在于,它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——经济学关心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,而不是事与愿符的现象。
第005讲 | 不确定性、进化与经济理论
《不确定性、进化和经济理论》(Uncertainty,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, 1950)
万物存活看条件,和理性与否无关
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,从统计学的观点看,只要存在不确定性,人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,顶多只有一个最优的概率区间。
一个坚实的研究基础——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。也就是说,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,人能够存活下来,而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,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。
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。
当环境改变时,分析者可以知道哪种类型的参与者将会成功。如果我们改变规则,就能知道胜负概率的不同。
第006讲 | 亚当·斯密的人性观
“人是自私的”作为经济学的基础,是否牢靠?
每一个人,不需要自己关心社会福利,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推动社会的福利,他只要关心自己,追求自己的福利的过程中,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,让他的努力转变为对公共事业的推动,这只看不见的手,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
人性自私,同时具有同情心和爱心
亚当·斯密的观点:
- 人是自私的,那些完全不自私的人,连自己都不爱的人,自暴自弃的人,在社会上是不会受到尊重的。
- 人不仅仅是自私的,同时还具有同情心,也就是有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。
- 人的同情心是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减弱的。
仅靠爱心不够,陌生人互助需要市场协调
人际互动二分法:
- 小圈子靠爱心,大世界靠市场
第007讲 | 铅笔的故事
市场,那个让成千上万陌生人互相协作的平台。
亚当·斯密“看不见的手”——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合作的可能性——的含义。
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。
第008讲 |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
事实上,原因不在于爱心的强弱,而在于行善与商业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。
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:
- 缺乏反馈机制。最重要的一点,是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,而扶贫行善则没有。
- 委托代理问题。许多负责行善的人,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钱,认真程度就会大打折扣。
- 所托非人问题。有很多地区的贫困,恰恰是由当地政府造成的,而国际扶贫机构却把钱交给这些造成贫困的政府。如果依靠这些政府去扶贫,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。
- 养懒汉效应。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们的依赖和惰性,人们不愿意自己去努力,也不愿意再去尝试和奋斗。
商业行为,由于市场机制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,大幅、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了人们的福利。
第009讲 | 稀缺
经济学这栋大厦,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才最稳固呢?
- 答案是:稀缺。 稀缺是一个基本事实
稀缺的含义非常广泛,不仅指矿产、森林和能源等有形资产的匮乏,还指空气、美貌、天资、注意力和时空等无形资产的不足。
是什么造成了稀缺呢?原因有两个:
一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;
二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,不断升级。
第010讲 | 选择和歧视
由于东西总是不够的,资源总是稀缺的,人们在利用有限资源的时候,就不得不对资源的用途进行选择;而每当要做选择时,都必须采取某种选择的标准;一旦确定了选择标准,就意味着存在区别对待,而区别对待就是歧视。
稀缺、选择、区别对待和歧视这四个概念,其实是一体的,只要有一个就意味着同时有其他三个。
为了消除歧视,却产生了新的歧视,我们称之为逆向歧视。
由于稀缺性的存在,歧视是不可避免的,是绕不过去的,凡做选择就必有歧视。
歧视不是问题,如何歧视才是问题
第011讲 | 凡歧视必得付代价
歧视的起源 歧视,即区别对待,有两个最根本的起源。
- 第一是偏好。
- 第二是信息不对称。
对人歧视越多,自己代价越大
市场竞争让人心胸宽广
第012讲 | 歧视的作用和限制歧视的恶果
- 谁来歧视?
- 歧视的后果谁来承担
- 凡是歧视就一定要付出代价的
在现实中,歧视往往都是有原因的,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,无理的歧视会受到损失,相应不当的干预也会造成恶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