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样的,本篇阅读笔记全部整理自知乎in nek开设的软件架构设计专栏。若需详细阅读请移步专栏获得更多资料。另外,全部一级标题均使用原文文章标题,可以直接点击标题链接到原文章进行详细阅读。
谈谈子女教育问题
从架构师的角度看家庭教育:
架构师看问题,总是要看问题的实质,因为对架构师来说,整件事情的成功,不是取决于你个人的努力,而是取决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。如果架构师看不到问题的实质,这个团队的努力就会失去方向。看实质,是架构师的基本技能。实质看得对不对另说,但本质工作如此。
子女教育这个问题同样如此,我们有些人重视素质教育,有些人重视狼性教育,有些人重视自然教育。这些都是策略,但对架构设计来说,策略不能领先于目标存在,没有目标无从判断一个策略的好坏,因为策略没有好坏,策略只有“能否达成目标”一说。
有些家长会说,“孩纸,我什么都不需要,我只希望你未来快快乐乐”,这不叫目标,这叫萌蠢
为什么“快快乐乐”不是目标呢?因为这不是一件事,这是附属于一件事的一个属性,以个人快乐为目标,不能左右战略方向,这仍是一个选择策略。
你能选择的是事,不是这个事情上的属性。事情上的属性是随着事情自然得到的东西,不能作为事情的目标。把属性作为目标,不就是原地踏步吗?
家庭教育基本策略
选择目标的基本原则:
目标的设定和你的环境息息相关
选定目标后,一定要让目标得以成功,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功,也就是要“赢”
赢在作者眼中的含义:
不是说要当世界第一,而是“心想事成”,你想干什么,在自己的努力下,真的把事情干成了,这就是赢
小孩去洗个碗,把碗洗干净了,这就是赢。我让我小孩去洗碗,我不会每次去厨房看着的。他不能拿起洗洁精,回头看看我——“爸爸,倒多少?”,洗一个碗,回头看看我——“爸爸,这个够了吗?”。更不能,他一边洗,我一边在旁边唠叨:“你看看你的袖子,又湿了,你看看这个地面……”,这不是他在洗碗,这是我在洗碗, 他只是担了“洗碗”这个名,当他独立去洗碗的时候,他是没有任何信心的。我宁愿事后给他说,“你看看你的袖子——下次去看看你妈是怎么做到袖子不湿的”。或者偶尔去看一次,回头给他说,“我看你每次都洗5遍,这有点浪费水哦,我觉得如果你XXXX,你洗3遍就可以很干净了……”。
人在一次次这样的成功中,会得到很好的锻炼,只要他不蠢,他自然知道面对环境变化,怎么找到最优的状态,但是,没有赢过的人,长大以后,已经没得教了。
赢的作用:
赢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你没有赢过,你的策略全部是想像,你对什么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理解,你看到千变万化,却不知道要领是什么,只有你赢过,你才知道在这件事中,什么是真的重要的,什么仅仅是表象,根本不需要管。没有赢过,你对世界是没有欣赏能力的。
家庭教育本质
把家庭现在面对的事情,小孩可以解决的,让他获得这个机会,去参与解决,去体验,去成功,提供背后的支持,剩下的事情,不是你可以左右的。
家庭对于学校教育正确的态度:
对大部分小孩来说,没有任何理由学不会小学到初中的任何知识,而且应该是还有余力。
策略:在高中以前,不能有任何知识“不会”。
原则的理由:
我们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困难,但那些困难都是可以突破的,你每次考试,有错的题目,有些是因为粗心,有些是因为老师作死(比如某些主观题,老师非要有标准答案),有些是因为你真的不会。
正常的学生要建立这个信心:这些是做人的基本知识,你没有任何理由学不会,如果没有搞懂,那只是一时的障碍,要不惜代价学会它。
我没有见过做不到的小孩,我只见过早早放弃的学生,父母和他们一起放弃了——我的孩子就是没有别人聪明——拜托,这些知识还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候。
一旦你在这些地方放弃了,你就开始习惯你是“赢不了的”,这种心态会全面污染你的所有战略,导致你早早失去解决问题主动性,过上一种依附的生活,养成一种依附的决策模型。(主动)成功就离你很远了。